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寒假一贯的欢乐祥和气氛打破。在新冠肺炎的肆虐中,作为教育部新时代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amjs澳金沙门线路教工第一党支部,也在这样一场席卷全国的灾难中迅速行动起来。近一个月来,教师们开展了“以学生为根本”、“以文字为工具”、“以思考为导向”的强持续性“抗疫”行动,师生互动、家校联动,汇入到这一场全民抗疫中。
以生为本,立足专业特色多线程应对疫情
疫情和寒假,将学期中朝夕相处的师生隔绝在不同时空,突发的情况促使师生将课堂学习与互动拉向社会现实,拉向疫情一线。1月15日,寒假序幕刚拉开,支部书记吴智斌就给自己指导的18文学、汉教专业学生开出了假期学习任务清单——听完两门来自著名学者的讲课视频: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朱良志先生的《中国美学》(共55集,长达17小时16分),知名学者、武汉大学资深教授赵林的《西方文化概论》(共55集,长达26小时51分),并定期督促和反馈,师生交流心得,解惑答疑,贯穿了全假期。
随着新冠肺炎形势的日益严峻,教师党员们在对疫情的担忧中自觉担负起自己的育人职责。支部优秀党员姚晓萍老师多年来承担专业《写作》课程,写作教师的专业敏感性使她敏锐捕捉到学生正在经历他们一场平生最为严格的心理“学习”与“考试”,为激发学生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关注和思考,提升学生通过写作表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能力,她向学院提出举办“抗疫”征文活动的构想,并主动请缨担任审稿人。2月9日,人文学院启动了“疫情之下,你我同书写共见证”征文活动,征稿启事发布后,学生们积极响应,截止2月20日,收到amjs澳金沙门线路及其他学院学子抗疫征文近30篇,每篇文章都经姚老师仔细审稿和精心修改后,由“浙财人文”公众号持续推出。在这场全国性的疫情当中,学生们通过力透纸背的文字表达了当代年轻人的担当和使命感,也学会了辨识来自四面八方的观点和声音,深化了对当代中国、当代社会的个体自觉意识。
家校联动,共同关注“超长版”寒假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疫情暴发正逢寒假,在响应号召取消出行计划做好隔离“抗疫”的同时,学生们在这场疫情中如何应对和自处,也成了第一支部教师们时刻记挂在心头的重要事情。支部党员荆亚平、范知欧、吴智斌、吴时红、毋丹等老师形成了定期向学生转发新冠肺炎的知识、视频与新闻等资讯的习惯,提醒大家时刻防疫抗疫,加强自己和家人的保护机制。同时,教师们也与部分学生家人联系起来,因材施教地给学生开出了不同的寒假课业,疏通了个别学生与家长相处中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形成了较为顺畅有效的家校联动沟通方式。
18文学的郭继同学是学院的“名人”学生,才气出众,写作、演讲、辩论、主持等样样出色,还有较为成熟、深入的研究能力,常常被任课教师们感叹是“十年一遇”的优秀学生。这个“寒假”出乎意料地超长,针对郭继同学的个人特色与能力,吴智斌老师与郭继同学家长联手给其开出了两个特色任务:一是根据其兴趣研读家乡宿迁知名作家鹿桥文集并选题完成专业论文一篇;二是推进其准备多时的长篇小说《洪流》的写作。到2月14日,郭继同学整理完成了小说13万余字的文稿,前五章计3万已经修改定稿,并与吴智斌老师、姚晓萍老师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讨论与修改。
疫情带来了大不幸,也带来了师生、家校更多的交流和互动。2月9日下午,18文学陆郡益同学家长给吴智斌老师发来了该生在家自行录制的抗疫短视频《夜空中最闪亮的星》,用赤诚的歌声和滚烫的话语为中国、为武汉“抗疫”加油,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喜悦与老师的感谢溢于言表。
在假期中,支部的教师党员还收到了18数媒专业聂纪铖同学的剧本《裂》和一段令人鼓舞的留言:“老师,我想在大学期间拍一部长片,我写好了故事,希望老师给我一些指导。”而作为大二学生的他,已经在过去的一学期中完成了一部质量不低的微电影《火》,在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也是这个假期,他们收到了18文学苏赞赞同学令人欣喜的表白:“总而言之,选择文学是我认为最正确的事情!”而在2019年上学期,苏赞赞同学曾经在因为选择专业上的万分纠结,曾经向支部才党员教师们寻求帮助。
疫情无情,人间有义,这样有情义的互动正是教工第一党支部的老师们与学生们相处的日常写照。
处危思危,面对疫情灾难而展开的痛苦警醒与深切反思
作为一个立足文学专业的教工党支部,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教师党员们虽然难逃“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文人式激愤、自嘲心理,但内心的使命感驱使他们将目光投向灾情、将课堂开向社会,将牵挂洒向散居全国各地的学生,也试图将这场灾疫带来的思考种入学生心中。
尽管灾难很多时候难以抗拒和预防,但对大自然时刻保持着敬畏、警醒心理和在灾难苗头初现时的敏感预警,也成为了这次可怕疫情的最大教训之一。面对“抗疫”,教工第一党支部的老师们在与学生的多线程多方式互动中种下了思考的种子,无论是19文学C蔡玲萍同学的“掌声与感动代替不了责任调查,一切行为必有回响”、18文学姚诗琪同学的“新冠让我第一次有了生命的胁迫感”式的痛苦警醒,还是19文学C刘佳瑜同学的“真相很痛,但它叫真相”、18文学郑文珍同学的“这是一场全民战疫,我们都没有理由缺席”等的深切反思,都将成为这个被疫情寒冷到透骨的假期带给师生们的永久有价值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