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创始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杨剑龙先生为我院师生们带来一场名为《知青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论新世纪的知青电影》的讲座。人文学院部分教师和本硕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杨剑龙教授指出,作为一种集体性记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题材重镇的知青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影视界关注的重要对象,这与知青题材本身的丰富性、曲折性、生动性是密不可分的。而新世纪以来,知青文学迈入“后知青”时代,随着知青苦难叙事视点的转移,也随着一大批年轻导演加入知青电影行列,知青电影叙事美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新世纪的知青电影不再以控诉的口吻袒露伤痕与苦难,而以一半酸辛一半炫耀的心态回眸那段难以忘怀的人生,无论是高考岁月的回忆,还是插队生活的回眸,往往都有着一种怀旧眼光与心境。
杨剑龙教授全面而细致地梳理了以《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大碗茶》、《冬天的记忆》等为代表的新世纪知青题材电影脉络,并指出,相对于八十年代直面知青生活的电影而言,新世纪的知青电影更多关注知青们离开乡村后的生活,冷处理了回城知青的苦难与落魄,而执著地展现后知青时代老知青们演绎自强不息勇于奉献的知青精神,着力关注知青与后辈的关系,对于两代人不同的观念、不同的人生描写中,让下一代人逐渐去靠拢父辈了解父辈理解父辈。
在提问环节,兼任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杨教授还介绍了研究会在知青史料收集、知青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所展开的富于思想价值的工作,这势必对知青现象和知青文学的研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