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11月18-19日,第五届“鲁迅、郭沫若、茅盾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本次研讨会以“鲁郭茅与中国文学现代传统”为主题,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中国茅盾研究会与中共杭州市钱塘区委宣传部、杭州市钱塘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由浙江财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杭州市钱塘区作家协会承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乔生教授、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魏建教授、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教授、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占荣、杭州市钱塘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谭雪华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amjs澳金沙门线路院长周保欣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郭沫若学刊》、《中华读书报》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新闻媒体的70余名专家学者莅临研讨会并发言交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在致辞中对“鲁郭茅”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关联进行了深刻的理论辨析,并指出,研究“鲁郭茅”,就是研究经典。他强调,文学与经典不断发生碰撞和对话,文学经典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高屋建瓴地表述了关于经典建构与重构的重要思考。

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乔生在致辞中回顾了“鲁郭茅”三家学会合办学术研讨会的缘起及其学术依据,认为“鲁迅、郭沫若、茅盾学术研讨会”的持续成功召开,已经成为目下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重镇,并对“鲁迅、郭沫若、茅盾学术研讨会”所将产生的优秀学术成果保持期待。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魏建在致辞中探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浙江籍”现象,高度评价浙江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继而论及郭沫若诗歌的浙江书写。同时强调,郭沫若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必须排除与打破“成见”,并期待会议的圆满成功。

   

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在致辞中指出浙江籍作家对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强调浙江文化对作家及学人的熏染与影响,并且认为,在当下的科研机制与研究格局中,“鲁郭茅”三家学会的强强联合,具备引领性的学术意义,也将产生持续性的学术影响。

  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占荣向莅临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介绍了浙江财经大学以及amjs澳金沙门线路的发展情况。他表示,新时代文化繁荣需要依靠文化传承与发展共同推动,通过探讨鲁郭茅这一代大师所开创的现代文学传统的本质和形态,期待会议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拓出新的领域和空间。

  杭州市钱塘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谭雪华表示,本次论坛的召开,为国内“鲁郭茅”研究与钱塘区校深度合作提供富有现实性、前瞻性的价值启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携手将宝贵的中国文学资源转化为中国文学新时代征程上的滋润养分,助力文化传承创新,打造钱塘文学的新高地。


(会议开幕式由amjs澳金沙门线路院长周保欣教授主持)

本届会议主题为“鲁郭茅与中国文学现代传统”。鲁迅、郭沫若、茅盾均是中国文学现代传统的重要奠基者。与会学者结合各自研究,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鲁郭茅”研究的丰硕成果与广阔空间。大会发言既有对“鲁郭茅”文本与思想的细腻剖析与深入阐释,也有对“鲁郭茅”学术史的细致梳理与先锋探索,昭示出对新时代“鲁郭茅”研究历史衍化及价值取向的总体性把握,亦彰显着“鲁郭茅”研究梯队的精神传承与学术活力。

会议进行了两场主题发言和三场分会场研讨。18日上午,第一场主题发言分两组进行。第一组讨论由浙江大学黄健教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邵宁宁教授担任评点人。上海戏剧学院朱栋霖教授发言题目为《云端对话,近半世纪后》,以戏剧性的虚构手法拟想“鲁郭茅巴老曹”六位巨匠之间以及文学史与当下之间的“云端对话”。山东师范大学魏建教授评述了王富仁对于郭沫若研究的贡献,高度阐扬其学术成果在文学史/文化史脉络中的启示意义和学术史价值。上海戏剧学院杨扬教授在发言中以《子夜》为例谈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依然需要持续深耕不辍的议题。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再说《野草》“外典”,详尽分析鲁迅所用“外典”的独特质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寇志明教授从反帝的角度分析、比较郭沫若与鲁迅的诗。第二组研讨由华东师范大学凤媛教授主持,浙江省社科院项义华教授担任评点人。陕西师范大学赵学勇教授认为茅盾奠定了百年中国鲁迅研究的基本格局及其评价的基本路向,茅盾的对现代文学批评之整体性水准的提升,对百年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再书写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中国传媒大学张鸿声教授以“社会透视与乡土小说”为关键点解读茅盾。南京大学沈卫威教授结合文学文本和第一手史料,分享了在“江南水师-陆师学堂与鲁迅相遇”的考察成果与心得。华东师范大学文贵良教授详尽论析《子夜》“如火如荼之美”的汉语诗学特质。《郭沫若学刊》的杨胜宽教授以郭沫若诸子研究为观察视角,探析郭沫若对古代社会形态演变“推移期”的评判。

18日下午,大会进行了三场分组讨论,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河北、广东、四川、重庆、河北、湖南、湖北、辽宁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鲁郭茅”与中国文学现代传统塑形、“鲁郭茅”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的“鲁郭茅”与现代文学史经验、中国式现代化与“鲁郭茅”的文学史重评、“鲁郭茅”个案性专题研究等诸多议题展开讨论,呈现了“鲁郭茅”研究的新视野、新方法与新境界,也为“鲁郭茅”研究的持续深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日上午,第二场主题发言分两组展开。第一组发言由安徽师范大学方维保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吴述桥教授评议。武汉大学陈国恩教授探讨了“鲁迅的经典化与作为历史镜像的‘鲁迅’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杨洪承教授“再论茅盾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现代’品格”。浙江大学黄健教授从文化维度阐释《阿Q正传》经典性的生成。浙江省社科院的项义华教授论说鲁迅、郭沫若、茅盾的文学路向,“将他们的行动纳入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进行综合考察和比较分析”。浙江财经大学赵顺宏教授探讨鲁迅“知人论世”型文学史著述及其演变,认为鲁迅“知人论世”型文学史的精神脉络与文学史的知识脉络相互渗透,辩证统一。第二组主题发言由浙江财经大学赵顺宏教授主持,浙江大学陈奇佳教授评议。杭州师范大学邵宁宁教授探讨鲁迅的自然审美与反浪漫书写。安徽师范大学方维保教授聚焦新文学史中“鲁郭茅”体制的形成及其叙事表意功能。华东师范大学凤媛教授以从《阿Q正传》到“农村三部曲”的文本链阐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社会“绅–民”关系及演变的文学表达。重庆师范大学凌孟华教授再谈郭沫若《谒见蒋委员长》的版本与传播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吴述桥教授探讨鲁迅与左翼文艺的图像传统。

19日上午,会议进行了闭幕式。浙江大学陈奇佳教授作大会学术总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浴洋致辞。周保欣教授代表会议承办方致闭幕辞,宣布第五届“鲁迅、郭沫若、茅盾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下一篇: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文学研究新开拓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