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调腔,被认为是宋元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遗响。它的演唱风格独特,“不托丝竹,以板助节;锣鼓帮扶,后场帮接”的南戏“干唱”、“帮腔”形式在其它剧种比较少见。随着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调腔的原生态条件日益恶化。

为了寻找调腔的传承之法,探求古老曲调的精髓之处,我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教师党员毋丹老师带领“一曲梦忆越城,传唱千古调腔”赴新昌实践服务团围绕调腔培训课程与传承途径,开展了分期两次的线下、线上调研活动。

在毋丹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于7月17日前往浙江省新昌县小将镇莒根自然村观摩调腔演出《三借芭蕉扇》。青年演员用调腔独特的表演方式,将这部经典进行了演绎,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调腔的魅力。从演出前的彩排到落幕后的采访,团队成员都记录下了戏台和演员最真实的面貌,并在演出的过程中随机采访了观众对于调腔的了解程度。

次日,实践团拜访了新昌调腔剧团宣传工作负责人杨丙老师,一起探讨调腔在新时代下的传承新路。在采访过程中,杨老师介绍了剧团的演出情况、观众群体、传播平台。随后,团队成员向杨丙老师了解调腔培训班的承办情况,希望以课堂、培训班作为寻求调腔发展、传承路径的重要突破口。对此,杨丙老师谈到,目前培训班已经培养了八批学员,在戏曲的传播上也引进了新兴的方式。培训班的成员为调腔剧团定向培养,最终通过考核的形式择优进入剧团,为调腔的传承注入年轻的力量。

受到疫情的影响,实践团成员在8月16日至18日开展了线上直播调研活动。

8月16日晚,毋丹老师拜访了两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调腔老艺术家吕月明和章华琴夫妇。吕老师是调腔剧团的乐师,他热情地展示了其编写的文稿和珍藏的资料,介绍了调腔曲牌音乐的魅力所在。访谈过程中,老师们时不时地分享了他们学习调腔的故事,流露出老传承人对调腔剧种的终身坚守,也更加坚定了团队成员传承调腔的决心。

翌日,毋丹老师前往新昌文化中心,和实践团成员线上采访了正在排练的青年调腔演员。优秀青年演员王赛熠在直播采访中讲述了她的表演经历和感悟。她认为,调腔的表演需要用心感悟,丰富自己的感情。唯有积累与沉淀,才能演绎出人物的厚重感和历史感。屡次斩获各类奖项的青年演员王嘉瑜一刻不停地在练功,为了准备绍兴市青年戏曲演员大赛的参赛剧目《战金山》,每天仅擂鼓一项就要练习数小时。数年来,她深深地热爱着这份事业,参加比赛最看重的是与兄弟院团的同行们切磋交流,在此过程中不断鞭策、提升自己。在跟青年演员的交谈之中,戏曲学习的艰苦与表演者对调腔的热爱给实践团的成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让团队更加深切地认识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通过线上线下的调研实践,团队成员采访了新昌调腔的传承者,深入了解了新昌调腔的发展现状与传承途径,并以校内外课程为例,探究调腔传承之法。新昌调腔坚持着对文化内核的传承,也有在尝试以新形式来迎合市场,迎接时代的挑战。真正实现调腔在新时代的薪火相传,仍然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的参与与支持。团队成员也将针对此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资料查阅与分析论证,规划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为新昌调腔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上一篇:教工第一党支部党员教师孙德平带队赴北方工业区开展语言文化调查实践活动

下一篇:amjs澳金沙门线路教工第一党支部党员教师刘亚辉、第二党支部书记王文奇带队赴丽水松阳举办山下阳开笔礼

关闭

Baidu
sogou